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化工学院刘杰副教授团队在Ah级四电子锌碘电池构筑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5-08-30    作者:刘杰      初审:崔培哲     终审:贾建闯    点击:[]

近日,化工学院刘杰副教授团队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Janus binder with electrophilic and nucleophilic dual centers for Ah-level four-electron aqueous Zn-I2batteries”的研究论文(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20.2)。化工学院研究生宋泓江为论文第一作者,刘杰副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

水系锌碘电池因其安全环保、资源丰富等优势而备受关注。传统的锌碘电池基于I-/I2转化反应,能量密度已无法满足应用需求。激活高电位I2/I+转化反应能够显著地提升锌碘电池的能量密度,使其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I+物种在水系电解液中稳定性差,易水解,导致I2/I+转化反应的可逆性差。此外,在实用化载量条件下,碘正极的机械结构稳定性亦面临着巨大挑战。针对以上问题,刘杰副教授团队提出基于兼具亲电基团和亲核基团的PHMG粘结剂构筑四电子锌碘电池的新思路。PHMG中的亲核基团–NH–能够与I+物种形成稳定的电荷转移复合物,从而有效地抑制I+物种的水解。同时,PHMG中的亲电基团–C=NH2+能够强有力地锚定I3-物种,从而抑制其穿梭及其与I+物种的归中反应。此外,与传统的PVDF粘结剂相比,PHMG粘结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能够有效地维持高载量碘正极的机械结构稳定性。因此,基于PHMG粘结剂,载量为32.73 mg cm−2的碘正极能够展现出9.65 mAh cm−2的超高面积比容量。最终,Ah级锌碘软包电池(0.76 Ah)亦被成功构建,表明该四电子锌碘电池构筑新策略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该研究得到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下一条:化工学院吴明铂教授团队在锂离子电池正极回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Copyright 2019 版权所有: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E-mail:jingcai@q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