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公开招聘博士后
发布时间:2017-12-13    作者:      审核人:    点击:[]

一、博士后流动站基本情况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设立于2007年,该站依托于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始建于1958年,是青岛科技大学设置最早的学科之一,涵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二级学科,其中化学工程是原化工部九五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和应用化学是山东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强化建设学科和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2010年化学工程与技术获批博士一级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条件良好,是山东省化工与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34人,其中教授55人,博士生导师34人,教师中56岁以下的1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6.6%。工程院院士2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青岛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青岛市青年科技奖3人。该学科大型仪器设备投资达6000万元以上,实验室面积达10000余平方米,具有较好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基础。

近年来,学院持续加大建设力度,不断强化学科平台建设。拥有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生态化工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多相流体反应与分离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清洁化工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天然资源化学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化工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山东化学化工学会化学工程、精细化工和计算机化工应用3个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

学科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大需求,瞄准化学工程与技术前沿开展研究,注重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多项成果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其中,化工模拟与系统工程研究团队与烟台万华集团合作,开创了我国聚氨酯规模化生产的里程碑,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颗粒学与多相流体学术团队,发现了双射流流态化分区规律,在大型反应器设计开发以及环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在清洁化学工艺领域,为中化、中石化、中海油、烟台万华、新华制药、海湾集团、琅琊台、天一化学等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近三年来发表的SCIEI收录论文44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63项,省部级课题29项,及企业合作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合计约1.6亿元,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26项,国家授权技术发明专利126件;现有在读本科生2200余名,硕士研究生500余名,博士研究生近50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8名。

二、博士后招聘方向

本学科站在科研方法和技术创新方向设置上,强调多学科的交叉,多尺度的融合,旨在发展独特的化工从而创造性地为社会服务。由此,流动站主要招收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制药与精细化学工程等专业方向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面向化工、材料、环境、资源与能源和生物与制药等领域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方向如下:

1)化学工程

2过程系统工程与强化

3催化新材料

4)生物质化工

5)高分子化工材料

6)计算机与化工

7)绿色催化与清洁化工合成

8)药物合成

9)光催化

三、合作导师及研究领域

1)郭庆杰教授:从事化学反应工程(流态化工程)、可再生能源、颗粒技术、能源环境工程、能源环境材料、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捕获和利用技术等领域研究。个人简介详见:http://hg.qust.edu.cn/info/1137/4632.htm

2)于世涛教授:长期从事主要从事环境友好催化、精细化工、生物质转化等领域研究。个人简介详见:http://hg.qust.edu.cn/info/1137/4633.htm

3)张自生教授:长期从事能源、生物技术和环境等领域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新产品的设计和低成本生产、工艺设备改造、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工作等方面的研究。个人简介详见:http://hg.qust.edu.cn/info/1137/4634.htm

4)刘福胜教授:长期从事催化新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精细化工、清洁化工、环境友好催化和水溶性高分子制备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个人简介详见:http://hg.qust.edu.cn/info/1043/4655.htm

5)武玉民教授:围绕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专注于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新型聚酯增塑剂、有机硅高分子材料、苯丙乳液、聚丙烯酰胺、衣康酸类表面活性剂等产品的开发研究。个人简介详见:http://hg.qust.edu.cn/info/1043/4668.htm

6)郑世清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氧化加氢、异氰酸酯、新材料产品、过程优化与控制、分离与换热技术、系统综合集成、工程放大、化工软件开发等研究。个人简介详见:http://hg.qust.edu.cn/info/1043/4674.htm

7)李建隆教授:主要从事化工过程领域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工业化实施工作。个人简介详见:http://hg.qust.edu.cn/info/1043/4654.htm

8)项曙光教授:主要从事过程系统工程、化工过程安全等领域研究。个人简介详见:http://hg.qust.edu.cn/info/1043/4670.htm

9)吕志果教授:致力于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化工过程强化及催化新材料制备技术研究,注重应用催化氧化、催化加氢、羰基化、酯化等绿色化学反应新技术升级改造单元传统药物及中间体、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个人简介详见:http://hg.qust.edu.cn/info/1043/4657.htm

10)王广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净化领域的催化新材料合成制备、能源化工领域如油品中脱硫脱氮催化剂制备及应用、加氢脱氢催化剂制备及应用、化学反应器设计与优化、清洁化工工艺如精馏塔与吸收塔等主要设备的模拟优化及新工艺研究。个人简介详见:http://hg.qust.edu.cn/info/1043/4664.htm

11)唐林生教授:致力于绿色精细化学品及制备技术的研究,特别是绿色阻燃剂及制备技术的研究。个人简介详见:http://hg.qust.edu.cn/info/1043/4661.htm

12)滕大为教授:主要从事药物及中间体新工艺合成与新型化工工艺过程开发研究。个人简介详见:http://hg.qust.edu.cn/info/1043/4662.htm

四、应聘条件

1)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品学兼优。

2)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合作精神。

3)已获得化工、化学、药学、材料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或已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毕业生。

4)年龄在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5)能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五、聘期待遇

享受青岛市和学校给予的相关薪水、奖励和福利等待遇。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丁丽 主任

Email: hgxy@qust.edu.cn

Phone: 0532-84022879

上一条:关于开展冬季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进一步做好冬季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

Copyright 2019 版权所有: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E-mail:jingcai@q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