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鼓励原创,推陈出新,演绎燎原青春活力——化工学院燎原剧社成长纪实
发布时间:2017-05-08    作者:秦洪庆      初审:     终审:    点击:[]

5月3日,青岛市第三届“天琴”杯大学生戏剧节启动仪式在青岛大剧院举行。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燎原剧社应邀参加启动仪式。经过17年的发展,燎原剧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演绎着燎原青春活力,彰显燎原文化魅力。

2000年10月,乘着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东风,几个话剧爱好者创办了燎原剧社,它遵循学校的办学方针,融学术性、娱乐性、创新性于一体,传播话剧艺术相关知识,提升本校同学的艺术修养,为全校表演爱好者提供了交流表演的场所,培养了剧社成员自我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弘扬了校园精神文明,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息,促进了高校联系和交流,提高了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人文素养。

燎原剧社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节目的丰富性、多样性。据不完全统计,17年来剧社排演剧达到170多出,直接参与过表演及幕后工作的人数1500多人。

演绎经典剧目,弘扬传统文化。剧社自成立以来,演绎了大量经典话剧,大学生话剧《雷雨》,古典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外国剧《变色龙》,这些熟悉的经典话剧对学生来说是生动的、丰富、可感的,因而也是亲和。2014年,剧社又在台东舜宜剧场举行的第五届青岛市大学生戏剧节闭幕式上演出《天堂的隔壁是疯人院》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应邀去青岛市世界园艺博览会演出室外话剧《屈原》,得到了全市的广泛关注。

在模仿中成长,在创新中进步。我国曲艺文化博大精深,前辈的许多经典作品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揣摩。改编话剧《新编梁祝》、《白毛女》;小品《科大百变讲坛》、《天下无贼》、《甄嬛传》《雷雨》;相声《五官争功》《追女记》、《疑心病》、《我的大学生活》;心理剧《等待太阳》等都是模仿前人的成熟剧而来。

以舞台为载体,推进思政教育。校园话剧不单单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学校特色育人的重要手段和载体。通过舞台表演,为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条毛毯》、《窗外那片森林》和《不屈的生命》等一系列经典作品深深感染台下观众,有效的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强化社团建设,繁荣校园文化。大学生社团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繁荣校园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0年10月燎原剧社建立以来,学院依托剧社开展群众性的活动,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或参与幕后工作,聘请热心于校园舞台剧的教师进行指导。剧社每年推出新创剧目,校内参与各种文艺演出和专场汇演,对外代表学校参与各种交流和比赛。十七年的积淀,燎原剧社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

弘扬社会正气,融入公益元素。剧社注重公益方面的社会作用,不仅在话剧表演的角色以及剧本的编写过程中,大力融入真,善,美的元素;弘扬社会正气,让很多人在灵魂和精神上受到人性的冲击和洗礼。而且在宣传过程中积极宣传和颂扬社会正气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国梦的理想;加深了学生们对其的理解,更好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定期举行活动,推广燎原品牌。剧社一年一届的“燎原专场”、“奥斯卡剧星演绎大赛”为剧社成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大学生戏剧节”的参加是剧社走向社会,同各大高校PK和共同学习的平台。

取得累累硕果,育人成效显著。《不屈的生命》在青岛科技大学第五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心理健康短剧大赛中荣获第二名。燎原剧社原创作品《拾光》、《消失的四月》连续两年在青岛市大学生戏剧节上获得最佳剧目奖。话剧《手机》荣获山东省首届DV心理剧二等奖。原创作品《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荣获山东省第二届DV心理剧三等奖。在第五届大戏节上作为嘉宾演出《天堂的隔壁是疯人院》并获得了最佳集体奖。原创短剧《看不见的》荣获青岛市第一届天琴杯最佳组织奖。2016年第二届”天琴杯“大学生戏剧节”参赛作品原创剧目《名侦探斯必》获最佳人气奖。


上一条:化工学院举行“传承‘五四’精神,争做‘五有’青年”系列主题团日活动
下一条:计算机与化工研究所开展爱国教育系列活动——探访浮山活动

Copyright 2019 版权所有: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E-mail:jingcai@q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