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在线 >> 正文
【三下乡】学生宣讲活动|走进梁家河,感受中国梦开始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3-08-09    作者:文/图 青岛科技大学“弘扬延安情,共奏创想曲”宣讲团      审核人:孙明媚    点击:[]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习近平。

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生活、学习、劳动的真实感悟。

8月7日下午,青岛科技大学“弘扬延安情,共奏创想曲”宣讲团来到梁家河,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深入学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梁家河精神。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

进入梁家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饮水思源”这四个大字,在习近平的知青岁月里为解决乡亲们饮水难的问题,习近平带领大伙挖出了梁家河第一口水井,乡亲们第一次喝到了清澈甘冽的井水,告别了祖祖辈辈沿袭下来饮用的河沟水。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知青井拍摄 实践队成员 张岩 摄

之后团队又去参观了梁家河的沼气池。曾在《延安通讯》头版头条详细介绍了梁家河村的“沼气革命”。当时,在年轻的村支书习近平的带领下建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轰动了整个延川县,解决了当地村民烧柴和照明的问题。目前,全县21个乡镇街道全部都有沼气池,并且仍在使用。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合照 带队老师 孙希玲 摄

虽然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许多美好的回忆对梁家河人来说仍历历在目,仍保持着炽热的温度。梁家河的发展牵动着主席的心。

窑洞里长满了故事

1969年1月,梁家河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迎来了15名北京知青,他们和乡亲们一起耕田种地,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吃“团子”,梁家河的山洼洼里留下了他们劳动的身影和辛勤的汗水。在窑洞里,一桌一椅一床,这就是他们曾经生活的地方。在这里,他们思想的光芒伴着窑洞的灯火,照亮了黑夜漫漫的前行之路。窑洞里的每一处都有他们生活的足记,都蕴含着别样的故事,别样的情感。

                                    图为一九三七年习近平与梁家河知青合影 实践队成员 王爱琳 摄

梁家河,是中国梦的源头,是孕育希望的起点,是用热血书写传奇,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地方。

我们走在阳光路上

如今的梁家河与以往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这里有整洁的小院,新修的窑洞,从一个陕北普普通通的偏远贫困村发展成了一个年收入过万的致富村。这里的致富同时反映出中国全面小康已经全面实现。如今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朝着胜利的方向,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图为梁家河图书馆 实践队成员 周瑞 摄

伟大的时代,孕育着伟大的梦想。如今,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在新征程中破浪启航,我们青年人应该积极学习新事物,保持思想先进性,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担当、勇于革命与自我革命,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条:【三下乡】青岛科技大学赴聊城市高唐县“扎根农村工作,助力乡村建设”开展志愿服务
下一条:【三下乡】青岛科技大学赴临沂沂南开展“续红色血脉,传革命薪火”实践活动

Copyright 2019 版权所有: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E-mail:jingcai@q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