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科技大学“赴淄博市临淄区巧媳妇酱油厂‘古法酿造’中华文脉传承团”开展了为期数日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走进拥有百年历史的巧媳妇酱油厂,深入探访古法酿造工艺的奥秘,感受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酱油厂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先后参观了原料仓库、发酵车间、晒场等生产区域。


在原料仓库,饱满的黄豆、小麦等原料整齐堆放,负责人介绍,巧媳妇酱油坚持选用优质非转基因大豆和天然原料,从源头保证产品品质。进入发酵车间,一排排古朴的酱缸映入眼帘,缸内的酱料在时间的沉淀下散发着独特的香气。

“这些酱缸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古法酿造讲究‘日晒夜露’,依靠自然的力量让原料充分发酵,这个过程少则数月,多则数年。”负责人的讲解让同学们对古法工艺的耐心与坚守有了深刻认识。
在与酿造技艺传承人交流时,老匠人现场演示了制曲、翻酱等关键工序。他手法娴熟,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代代相传的经验。“翻酱要讲究力度和频率,既要让酱料均匀接触空气,又不能破坏其发酵环境。”老匠人告诉同学们,古法酿造没有捷径,全凭经验和用心,这是祖先留下的智慧,必须好好传承下去。同学们认真记录着每一个步骤,不时提出疑问,在互动中加深了对传统技艺的理解。
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还通过查阅厂史资料、与企业管理人员座谈等方式,了解到巧媳妇酱油厂在传承古法工艺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让古老的酿造技艺焕发新的活力。


活动最后,实践团成员们围绕“古法酿造与文化传承”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此次临淄之行收获满满,不仅亲眼见证了古法酱油的酿造全过程,更感受到了传统工艺中蕴含的“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团队负责人表示,将把此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整理成报告,并通过校园宣讲、新媒体推广等方式,向更多人传播古法酿造文化,为中华文脉的传承贡献青年力量。